不忘农耕文明 爱惜粒粒粮食
红网时间8月23日讯 (通讯员 陈希)“水稻博物馆里会展现啥东西?水稻便是咱们吃的大米饭吗?水稻是怎样种出来的呢?……”带着对稻作文明和农耕常识的渴求,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大街东站社区的孩子门走进隆平水稻博物馆观赏学习,一同探究一颗奇特的种子——稻米的宿世此生。8月21日上午,马坡岭大街东站社区联合同行者社工展开了“不忘农耕文明 爱惜粒粒粮食”隆平水稻博物馆文明之旅。
隆平水稻博物馆,是我国甚至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水稻博物馆。在水稻前史背景和文明陈设厅里,孩子们了解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稻作文明。当然最招引孩子们的仍是二楼实景安置的农家院子,他们停步留守,调查农家厨房、农耕用具等日子场景,感触农耕公民的日常日子。在水稻科技厅里,孩子们学习了水稻根、茎、叶、花的成长进程,稻米成长所需的元素以及稻米的品种,一同探究了稻米未来的开展。在袁隆平与杂交水稻陈设厅里,社工介绍了袁隆平爷爷和他终身寻求的杂交水稻所获得的成果,孩子们仔细倾听袁隆平爷爷的“禾下纳凉梦”和“杂交水稻掩盖全球梦”。
实践中带领孩子们观赏隆平水稻博物馆,了解我国农耕文明前史,对水稻的栽培发生爱好;经过观赏水稻科技馆,了解水稻根茎叶,果实的基本特征,以及水稻的出产的悉数进程,大米能制造哪些食物等,让孩子们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爱惜粮食,不糟蹋食物;经过观赏学习,激起孩子们的探究欲和对常识的求知欲。“餐桌上的一粒米,原来是这样培养成长出来的,好奇特啊”,观赏结束,我们惊叹不已。
本次活动不只增长了家长孩子们的才智,拓宽了视界,一起也加强了他们对农耕文明的知道,小小一粒稻米,谱写了农耕社会的艳丽文明,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勤劳和才智。经过看展览、听故事、谈感触、共共享,孩子们逼真体验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里描绘的农人伯伯的艰苦,感触到炎黄子孙为稻米支付的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