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培养面积全国第一!稻花“湘”是这样炼成的
广袤的洞庭湖流域,自古被称为“鱼米之乡”。依托肥沃的土壤,湖南成为全国重要的稻米生产基地。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湖南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产量稳定在600亿斤左右,水稻种植培养面积常年居全国第1位,双季稻面积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全国重要的大米生产基地。眼下,湖南各地的中稻正在开镰收割。在金灿灿的稻穗颗粒归仓的同时,绿油油的晚稻秧苗正蓬勃生长。风吹稻浪,瓜果飘香,三湘大地充盈着丰产的希望!
走进中稻产区,田地里一片繁忙的收割景象。在长沙望城区茶亭镇的稻油轮作万亩示范区,一簇簇沉甸甸的稻穗铺满了稻田。微风轻抚,掀起层层稻浪,预示着今年的丰产丰收。相较于湖南其他大部分地区种植双季稻,由于示范区四面环山,所以更适合种植一季稻,俗称中稻。进入9月份,收割机、运粮车就在这里忙碌地来回穿梭,大显身手。
如今,现代化农机代替人工劳作,一亩田8分多钟就能够实现收割。值得一提的是,农机上坐着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他们带头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他们还运用智慧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在每台农机上安装北斗智能监测系统。坐在办公的地方里,就能实时掌握每台农机的所在位置、作业时间、作业面积等,更高效地调度资源,实现农业精细化管理。
广袤的田野上,大显身手的除了农机手,还有农业科学技术者。望城不仅是湖南产粮大县,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今年,这里预计产粮24万吨以上,亩产预计达到600公斤以上,比去年提高50公斤。对于农业科学技术者来说,这里的每一片田都可以是试验田。示范区内,农业科学技术者不断地突破瓶颈,试验新品种。清莲丝苗是今年引进的新品种,它的株型适中、颗粒细长。最关键的是它的抗倒伏能力非常强,在强降雨和大风天气下,它依旧能够“挺拔如初”。
大概到9月下旬,这片田地的中稻就将全部完成收割。但对于稻油轮作示范区来说,它的“工作日”并没有随着颗粒归仓而结束。同一块田里的水稻收割完成后,当地人会抢抓农时紧接着再种油菜。原本的冬闲田种上油菜后,每亩收入能增加800元。现在,当地的育秧工厂里正在培育油菜秧苗,预计10月上旬开始栽种。等到明年春天,这里将成为万亩油菜花盛开的田野。当地以油菜花为媒,打造出茶亭花海,今年就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来此一览壮观景象。
从害虫口中守住每一粒粮食,是保障今年秋粮丰收的关键。在益阳赫山区,当地种粮大户俞聪的600多亩晚稻就遭受二化螟不同程度的侵害。部分田块由于虫情的严重侵害,有减产20%以上的危险。
不过在他的稻田里,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小灯笼似的白捕器插在田边,像哨兵一样守护着稻田。每两亩地,俞聪就放置一个性诱钵,里面的性诱剂能够吸引二化螟成虫,锥形设计能保证害虫“有进无出”。
在农业科技的帮助下,俞聪的田间管理也从以往的“跑现场”变成了“看监控”。一块小小的显示屏就能实时查看农田病虫害防治情况,同时实时监测虫情的变动情况,包括数量和虫情的种类。这一些数据上传到大数据平台,通过自动分析后进而对虫情进行预警,制定出详细的施药方案。
除了采用“绿色防控”手段,农户们还用上“无人机+统防统治”的方式。在无人机喷药前,汨罗市植保植检站的工作人员会通过田间安装的测报灯,推算出主要虫害的孵化产卵时间。一旦得出结论,就会迅速对外发布病虫情报,农户们再根据情报上的信息进行统一的杀虫操作。
配好农药后,农户们直接通过无人机进行喷洒,雾状的农药随着气流散落在稻田中。目前,当地植保无人机基本已实现全覆盖。相比传统的人工打药模式,无人机2分钟就可完成一亩地的飞防作业,所有的无人机喷洒范围和运作情况也都能够最终靠智慧平台做查看。今年,湖南预计可挽回病虫害危害损失600万吨以上。目前,湖南的晚稻大部分已进入孕穗分化期,长势喜人。
稻米丰收,也让9月的餐桌米香四溢。在湖南人的巧手之下,稻米变化出丰富的美食形态。
由于早稻米“直链淀粉”的含量高,米质较疏松,口感不如晚稻米,于是,智慧的湖南人将早稻米加工成柔韧爽弹的米粉。
湖南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米粉开始的。长沙有一条湖南米粉街,它串起湖南十四个地市州的特色粉味。漫长的排队食客中不仅有吃了十几年的老顾客,也有特意从外地来打卡的游客朋友。除了米粉,大米的变化还有千千万。在湖南,每一粒稻米都有自己的职业归属,有嫩滑爽弹的米豆腐,有鲜香热辣的鲊辣椒,还有肉香和米香交织在一块的泡儿丸子。
据统计,光米粉一项,在湖南每天的消耗量就能够达到400万斤。大米化身各种各样的美食,不仅让碳水带来的幸福感满满,也让粮食丰产带来的安全感满满。
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气候湿润,光、热、水资源丰富,孕育了丰饶多样的特色农产品:怀化鹤城的金秋梨、常德澧县的葡萄、长沙的圣女果……
湖南产量最多的水果——柑橘最近陆续进入成熟季。去年,湖南柑橘种植培养面积约645.6万亩,年产量达到639万吨,位居全国前列。眼下,永州回龙圩管理区的特早熟蜜柑正在采摘。特早蜜柑,是当地进入秋季最早成熟的一个柑橘品种。从外观看,果实呈现出散黄色,果实直径大约在6—7厘米,口感“肉脆、汁多、无籽、化渣”。
当地柑橘是依据市场的需求,采取分级采果。目前上市的特早蜜柑,种植培养面积约5000亩,预计亩产5000斤左右,大部分销往南方地区,每天发货量约300吨。等到9月底,蜜柑的着色度更高,颜色更加鲜黄,北方地区的市场需求就会特别旺盛。
每年9月开始,果农进入忙碌期。除了现在的特早蜜柑,10月有普通早熟蜜柑、脐橙,11月有中熟蜜柑,12月到次年4月还有砂糖橘、沃柑等。目前,永州回龙圩管理区的柑橘集中连片种植培养面积达到10万亩,柑橘种植户超过5000户,种植户们在长达8个多月的时间里都有活儿干。
今年,湖南早稻的完成播种面积是1807.2万亩,实现总产743.2万吨,均位居全国第一位。与此同时,湖南目前已完成中稻种植2222万亩,晚稻已完成1907万亩的栽插。
今年秋粮湖南将面临哪些压力和挑战?目前,湖南全省已经有4525万亩水田,提高播种面积的潜力已经不大,其实是在提高单产、减少灾损、强化基础设施方面来做文章。通过揭榜挂帅,湖南遴选48个科研团队,创办了一批稻稻油、稻再油,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片,辐射带动全省大面积均衡增产。同时,湖南抓好耕地的非农化、非粮化和抛荒治理,指导各地切实做好抗旱、保灌、抢险、救灾等方面工作。
除了科研团队,“农机团队”也在发力。作为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省份,近几年,湖南通过创新研发出41款适合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和农业生产特点的特色农机具。每年,湖南通过购机补贴资金,引导全省购机至少30亿元以上。到2022年为止,湖南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覆盖率已超越50%,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不好用”的问题。
一年丰收不是终点,一年又一年的丰收才是目标。这丰收从何而来?答案就是:种子。种子安全了,粮食才能安全。湖南不仅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也是杂交水稻的制种大省。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龚昕表示,以岳麓山实验室为代表的一大批种业创新基地正在着力选育出更多高品质的品种资源。目前,湖南的制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每年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在8000万公斤左右。种子质量检验监督管理体系已经建立完整。选好种、育好种、种好粮,是这片鱼米之乡为端牢中国饭碗,擘画丰收画卷贡献的湖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