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种高粱、喜茶种草莓一个趋势正在发生

2024-01-21 02:34:53

  近日,集团公布消息,成立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全方面进入种业市场,布局酿酒原料种子业务。

  成立种业公司,产业链将从酱香白酒向上游原料种子资源拓深延展,有助于进一步打牢原料生产基础。

  向上游种业端发展的公司并不只有茅台,江小白、益可食品、光明食品以及新式茶饮喜茶,都在积极布局上游。

  一方面,企业向上游布局,意味着对原料质量和成本的掌控能力更强,更加有助于企业长期稳定经营。

  另一方面,种业处于农业种植的最前端,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国家越发重视粮食安全和种业发展,种子的研发和生产成为趋势,也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位于贵州省北部风光旖旎的赤水河畔茅台镇,主营茅台酒及茅台系列酒的生产与销售,主流产品酒是我国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和典型代表,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俗话说“粮为酒之肉”,酿酒原料对于酒来说十分重要,酱香型白酒均以高粱为原料,而茅台酒的特殊之处在于,酿酒原料为糯性高粱红缨子高粱,确保了茅台镇酱酒的纯正酱香味。

  红缨子高粱也称红梁,是茅台镇特产的一种有机糯高粱,2008年被确定为茅台酒的专用生产高粱。这种红梁只能在茅台镇特有的水分、土壤和气候环境下种植,这也是茅台镇酱酒为什么具有不可复制性的原因之一。

  茅台酒酿造需要经过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红缨子高粱不同于其他高粱,具备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等特征,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十分有利于茅台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其他品种的高粱经过五六次蒸煮就能把酒取完,只有红缨子高粱能坚持到最后一轮。

  此外,红缨子高粱支链淀粉含量达90%以上,含1.68%的单宁,传统茅台酒酿造工艺发酵使其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儿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体物质,最后形成酱香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等,形成了茅台酒独特的风味。

  红缨子高粱虽好,但是产量有限,成本高。红缨子高粱只能在当地生产,且有着严格的生产标准,加之除茅台酒外,茅台镇上的其他酒厂都在收购此高粱,导致红缨子高粱的收购价每斤在3元以上。

  因此,成立茅台红缨子公司,有助于进一步打牢原料生产基础,形成稳定的供应。茅台的工匠精神也可以从原料种子端开始扎根成长,形成全产业链无死角、更加严格的质量管控。

  据了解,茅台红缨子公司是集育、繁、推、研一体化的酒用高粱种子生产企业,将选好建好育种基地,通过专业方面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抓好种子资源保护和挖掘,开展高粱、小麦种子核心技术攻关,做足高粱、小麦原原种、原种、良种研究和培育工作,确保红缨子高粱根正苗红,中弱筋小麦色正质优,确保茅台酒永不变味,持续为酱香型白酒产业赋能。

  天眼查App显示,红缨子成立于2022年3月10日,由一个企业注册变更而来,茅台集团持股67%,公司现在存在员工28人,科普员48人,制种农户1000多户,育种面积7000多亩,生产高粱种子1800吨以上。

  茅台集团总经理李静仁表示,发展以高粱、小麦种业为主的农业科学技术产业,是茅台高水平发展的基础和储备战略资源、保障茅台酒品质源头的内在需要。

  在“酱酒热”背景下,除茅台以外,很多酱酒企业也在布局种业市场。据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介绍,包括北派酱香、福建地区的酱香,四川的酱香,甚至包括西北的酱香,都有原料种植及研发的布局。

  也不只是酱酒企业,早在2010年,以白酒(牛栏山二锅头)、屠宰及肉制品加工(鹏程食品)等为主业的顺鑫农业,就成立了北京顺鑫国际种业公司。

  江小白同样全产业链布局,业务涵盖了高粱育种、生态农业种植、研发技术、酿造蒸馏、分装生产、品牌管理、市场销售物流与电子商务等。在云贵高原的大娄山北脉尾端建立了江小白高粱产业园;在离自家酿酒基地江记酒庄5公里外的永兴镇黄庄村,有接近一万亩的酿酒原料红皮糯高粱种植地;产业园还与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重庆农科院合作,通过引进优良品种,规模化种植实现规模化种植。

  入局种业不仅是规模型酒企继续做深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步骤。不少食品类企业在建立起品牌后,都开始从下游消费端向上游种植端延伸布局。

  农牧食品集团益客食品是世界第二大肉鸭供应企业、中国肉禽供应企业前三甲。其业务贯穿家禽(肉鸡、肉鸭)品种繁育、种禽养殖、饲料、屠宰、调理品、熟食连锁、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与分析等全产业价值链。2022年,在育种方面,公司与扬州大学开展优质鸭自主育种工作,成立了“中国优质鸭种质资源创新中心”。

  综合食品集团光明食品在2011年8月成立了光明种业有限公司,旗下光明母港设有现代农业种业创新区,利用光明以色列创新中心、中国进口食品研究院等中心的科技成果,致力于建设成集商业化育种、资源保护利用、品种试验鉴定、成果展示交易和产品创意开发于一体的种业创新孵化区。

  星巴克、喜茶等新式咖啡、茶饮品牌同样向上游布局。星巴克为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减少海外运送过程中的成本损耗,在云南开辟了咖啡种植园,并在当地设置了星巴克云南种植者支持中心和星巴克爱伲咖啡(云南)工厂,完善在上游生产的建设。

  喜茶的前身皇茶成立于2012年,2016年正式更名为喜茶,在成为喜茶的第二年就在梵净山建起了面积达500亩的自有茶园,尝试从源头把控茶叶品质,深入茶园环境评估、土壤培育、茶树栽培、茶叶自然生长、人工采摘到茶叶拼配等每一个环节。2020年,开始自研草莓品种,一方面调研、培育、开发新品种,另一方面选择正真适合的区域自建草莓基地,通过开发育苗、栽培、养护试验基地。

  一个变化仿佛正在发生,做下游消费端食品的公司向上游布局,大家都想把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35斗,未来公司竞争的一个核心点在于产业链的完整度,慢慢的变多的五百强公司、上市公司、头部企业都把产业链的完整度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重点。

  首先是成本把控。在上游布局完成后,实现原材料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能够更好的降低企业的原料采集成本,企业将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和更厚的行业壁垒。

  以茅台为例,其经营模式为:采购原料—生产产品—销售产品。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为:制曲—制酒—贮存—勾兑—包装。的原料采购根据公司生产和销售计划进行,通过集中采购方式向市场采购。2020年,采购酿酒原材料超过29.5亿元,占原料采购总额的52%以上。

  35斗高级研究员李静分析,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没有稳定可靠的上游供应商,会存在很多风险。比如企业需求足够大,则需要从不同的供应商进货,对于产量、品质的不确定性也就更大。而在和供应商签合同时,一般都是签一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每年的价格甚至合作伙伴都在变化。

  企业从源头把握原料,也在确保质量和安全。近期关于食品卫生和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消费者将更加重视商品从源头到销售市场的可能存在的问题,食品企业一定保证产品品质稳定,而产品的质量的把控不仅是控制生产加工端,还包括标准化采集、规范化种养等环节。

  无论在成本控制、品质把控、还是安全把控上,布局上游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

  从下游出发布局上游,前期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对公司是一个巨大挑战,需要仔细考虑公司规模、需求稳定性、资金实力等。

  李静认为,当企业体量足够大时,对上游原材料的需求量很大,掌控上游是比较好的选择,在保障业务发展,把控原料品质的同时降低采购成本。但如果下游业务体量还不够大时,通过上游优质稳定的供应商能够完全满足企业需求时,过早布局上游供应端反而有一定的概率会因为重资产投入导致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产业链向上游的布局完全由企业自身发展阶段而定。

  除了从下游消费端向上游种植端延伸,也有不少企业从种业出发,发展消费品牌,寻求全产业链布局。

  新希望以养鹌鹑和鸡发端,如今成为一个以农牧养殖及食品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公司集团;褚时健在云南开始栽培冰糖橙时,也没预想到“褚橙”能成为一大水果消费品牌家喻户晓。

  可以看到,从上游到下游,从下游到上游,慢慢的变多的公司寻求全产业链布局,农业、食品、消费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