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稻种类审定规范(2021年修订)

2023-10-05 16:04:24

  每年南边稻区(不含武陵山稻区)种类稻瘟病归纳抗性指数年度6.0,种类穗瘟损失率第一流7级。

  每年武陵山稻区、北方稻区种类稻瘟病归纳抗性指数4.5,穗瘟损失率第一流5级。

  南边稻区的单季晚粳种类、北方稻区的黄淮海粳稻、京津唐粳稻种类的条纹叶枯病抗性第一流5级。

  长江中下游稻区: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晚粳)、白背飞虱(早籼)、褐飞虱(不含早籼)、耐冷性(晚籼)。

  不超越安全出产和耕作制度答应规模。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和晚籼早熟种类全生育期不善于对照种类,麦茬籼稻、华南感光晚籼种类不善于对照1.0天;早籼迟熟和晚籼中迟熟种类全生育期不善于对照种类3.0天;长江上游中籼、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和黄淮海中熟中粳、东北早粳中熟种类全生育期不善于对照种类5.0天;其他类型种类全生育期不善于对照种类7.0天。

  中稻种类年度结实率<70%的区域实验点3个,晚稻种类年度结实率<65%的区域实验点3个。

  同一种类在不同实验年份、不同实验组别、不同实验途径中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应当<2个。

  请求审定种类应当与已知种类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请求审定种类与已知种类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2个的,需进行田间小区栽培判定证明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

  审定种类与对照同为惯例稻或杂交稻,与对照同等级质量,每年区域实验、出产实验产值均比对照种类增产4.0%,每年区域实验、出产实验增产实验点份额均65%。比对照质量差的种类,每年区域实验、出产实验产值比对照种类增产5.0%,每年区域实验、出产实验增产点份额75%。

  杂交稻作对照种类的惯例稻种类,每年区域实验及出产实验产值对比第一款,比对照种类增产起伏相应下降2个百分点。

  惯例稻作对照种类的杂交稻种类,每年区域实验产值对比第一款,比对照种类增产起伏相应添加3个百分点。

  2.2.1.1抗病种类:南边稻区(武陵山稻区在外)稻瘟病抗性到达中抗及以上,或华南稻区白叶枯病抗性到达中抗及以上;武陵山稻区稻瘟病抗性到达抗及以上;北方、南边稻区粳稻稻瘟病抗性到达抗及以上,一起条纹叶枯病到达抗及以上。

  2.2.1.2抗虫种类:早籼对白背飞虱到达中抗及以上水平,中籼及晚籼、晚粳对褐飞虱到达中抗及以上水平,且优于对照种类一个等级及以上。

  2.2.1.3优质种类:质量到达《食用稻种类质量》(NY/T593-2013)优质食用稻规范。

  2.2.2.1绿色种类:抗性到达13级且与对照同等级,每年区域实验比对照增产3.0%;到达3级但低于对照,每年区域实验比对照增产5.0%;到达3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实验比对照减产3.0%;到达1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实验比对照减产5.0%。

  2.2.2.2优质种类:质量到达部标13级且与对照同等级,每年区域实验比对照增产3.0%;质量到达部标3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实验增产1.0%;到达部标2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实验比对照减产3.0%;到达部标1级且优于对照,每年区域实验比对照减产5.0%。

  2.2.2.3绿色优质种类:稻瘟病、或褐飞虱、或华南白叶枯病中抗及以上,且质量到达部标2级并优于对照的种类,每年区域实验比对照减产5.0%;稻瘟病、或褐飞虱、或华南白叶枯病中抗及以上,且质量到达部标1级并优于对照的种类,每年区域实验比对照减产7.0%。

  糯稻、耐盐(碱)水稻、节水抗旱稻、高海拔粳稻及镉低堆集水稻等特别类型种类,请求者可根据相关出产实践的需求提出种类审定规范,报国家农作物种类审定委员会赞同,并自行展开种类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