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潟大米:那才是天与人的极致之作

2024-01-28 23:11:44

  日本人天生爱大米,据统计日本90%以上的餐桌上都一定会出现大米。大米对日本人来说,已经超脱了食物的范畴,上升到了一种文化形式,即所谓的“稻作文化”。由于稻作在日本的农业生产机构中占据着中心地位,所以稻作文化几乎是他们所有文化产生的基础,稍有研究就显而易见,日本所有的神事、节日、庆典,几乎都与“稻作文化”有着一定关联。

  在诸多大米产区中,新潟大米凭借种植环境的优势脱颖而出,呈上了粘糯而富有弹性的口感、回味甘甜的口味而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同时也成为了享誉世界的日本大米区域品牌。为此,芒种团队对新潟大米核心产区鱼沼市进行了实地调查,新潟大米优于何处?什么是天与人的极致之作?我们一探究竟。

  从起源上来看,日本大米的种植历史开端约在2000年前,从中国经由海路陆路传入,使得日本告别渔猎为主的绳文时代,进入了农耕为主的弥生时代。在明治维新之后,西方现代化的技术与管理传入日本,日本产业种植人员对于大米种子进行了改造,进入大米丰产时代。20世纪60年之后,随着日本经济快速的提升,日本民众不再满足于果腹需求,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大米,“越光米”、“秋田小町”等拥有全球范围知名度的品种应运而生。

  在口感上,由于日本人偏爱粘性的粳米,因此软糯香甜的越光米成为了日本国民度最高的大米品种。而在诸多大米产区中,新潟(xì)大米凭借种植环境上的优势脱颖而出,从1989年开始,每年都被日本谷物检定协会评选为特A级大米,成为了享誉世界的日本大米区域品牌。

  为一探新潟大米的秘密,芒种团队对新潟大米核心产区鱼沼市进行了实地调查。在与相关协会人员座谈交流之后,我们将新潟大米的成功总结为:“天”与“人”的极致之作。所谓的“天”,即指新潟地区优质的种植条件,所谓的“人”,即指在产业端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的农人。正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日本人追求极致的精神,才成就了世界大米排行榜中常年的领头羊。

  从地理区位上来看,新潟县位于日本海沿岸的中央部位,新潟县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北部,濒临日本海,南北长向呈细长形,有着漫长且富于变化的海岸线;以东南部的越后山脉为中心,连绵分布的都是高度都在2000米以上的陡峭山峦。

  可以看到,新潟县周边高耸的山脉为水稻生长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抵挡了从海洋与北方袭来的冷空气对于水稻的侵害,同时也在水稻生长季节形成较大的昼夜温差,增加了大米的甜度。

  更为重要的是新潟地区深厚的雪水,据当地种植协会介绍,新潟地区是全日本雪量最大的地区之一,有着“雪国”之称。曾经在2006年1月份时,以30CM的积雪刷新了各地测史上最大积雪量纪录。冬季深厚的积雪为种植的土壤带来了更深度的养分积累期,而春季融化后的雪水,更成为了天然优质的灌溉水源。

  除却雪水之外,新潟地区的地下泉水也是最重要的灌溉用水,在水源的保护方面日本投入的极大精力,从一尘不染的城市环境我们可见一斑。好水出好米,充足的天然雪水与保护得当的优质地下泉水,成为了新潟大米的好水之源。

  凡事没有完美,对于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日本来说更是如此,新潟地区在气候、水源等方面有种卓越的大米种植条件,然而新潟地区相对贫瘠的土壤则为大米种植带来了一定困难。

  纵观日本整个民族的发展,就是一部人与自然抗争的历史,自然灾害、资源匮乏等问题自始至终都在这个岛国存在着,而日本民族在克服这样一些问题上所作出的努力也未曾间断。在新潟大米的成功经历上,我们大家都认为“人”在其中发挥着更大作用。

  从大米种子培育开始日本便很看重,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引入了遗传学开始对水稻种子做改造,经过长期的探索才有了越光米、秋田小町等品种,然后种子由于杂交所得,其基因易产生变异。因此日本对于种子的管理很严格,每一批种植的种子都需要经过4年左右的培养以保证其在种植过程中不产生变异,保证出产大米的质量。

  在鱼沼市,大米种植协会对种植农户的管理很严格,颁布了面向了所有农户的“鱼沼米”,在投入品管控、田地管理、生产记录等方面有着严格规定。为了确认和保证新潟大米的高品质,“”对大米的收割时间、面积产量甚至是大米的颗粒大小都有着高标准的规定。

  据介绍,这一“”的颁布并不具备法律效应,但这一些规定的被执行率非常高,这也是整个日本社会的诚信环境的缩影。

  在大米种植基地时正值台风来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了新潟所种越光米的抗风性。为了使其能够更大程度的抵抗自然灾害(尤以台风为重),对每一棵稻穗上的大米数量有着严控,以品种的改良来减少稻穗的重量,因此我们正真看到台风侵虐下屹立不倒的稻穗。不盲目追求亩产,反而以较低亩产换来更高的大米品质。这一点应该值得所有农产品种植人员学习。

  在种植人员方面,日本种植业面临着很严重的劳动力问题。同中国一样,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带走了田间地头的年轻人,导致产业种植端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据介绍,鱼沼地区种植大米人员的平均岁数达到了66周岁。正因如此,需要高体力投入的传统化耕作方式逐渐被日本摒弃。在日本政府和民间企业、大米协会的一同推动下,机械化耕作在新潟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以解决劳动力老化与不足问题。

  芒种此次日本之行也与日本最大的农机公司“久保田”进行了深入交流,从他们那里我们也了解了日本大米种植的机械化情况。其中最让我们惊讶的是,日本大米种植不仅实现了机械化,更实现了大米种植“精密化”的突破。

  在久保田所规划的农业种植精密化模式中,我们正真看到了种植户不再需要“事必躬亲”。农业经营者、现场种植者、云端服务人员之间,通过高新农机、电子信息系统等手段实现协同合作,来促进生产的提升。

  久保田也为我们介绍了一款不同以往的稻谷收割机,其不寻常之处在于安装了“食味传感器”,在收割大米的同时,即可测量大米的蛋白质含量,并将数据实时传送至系统云端。云端工作人员根据数值,来判断土壤状况,并调整来年的土壤改良计划。由此可保证大米品质的标准化,使得每一颗新潟大米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米粒均匀饱满,胶质浓厚,色泽晶莹透亮”。

  令人惊叹的是,这一技术正以非常迅速的方式深入到日本各大种植产业,原本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的新潟大米产区,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以更加精密的农业姿态立足。

  任何一个农产品的成功不能离开优异的自然条件与人为力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以前人们的观念之中,“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而现在随着种植技艺的不断精进,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农业生产已然突破了地理桎梏。自然条件虽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人的力量所占的重要性则在不断的提高中。

  新潟大米的发展历史更加印证了我们的这一看法,新潟地区在气候、水源等方面的地理条件固然优越,但并非其顶尖优势,我们始终相信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内土地上,一定存在着数不清的比新潟更适宜种植大米的地区,然而国内却不存在超越新潟大米的大米品牌。

  在对新潟大米的考察调研中,我们正真看到更多的是日本农人带着对大米的信仰,不断改良土地、研发品种、钻研技术的努力,才成就了现在的“日本第一”,甚至是“世界第一”的新潟大米。

  当我们追求着更高的亩产数字,他们在控制着每一棵麦穗上的稻米数量;当我们在追求着更高的销售价值,他们在专心钻研着蛋白质含量的数值;当我们还在为国产大米安全问题忧虑,他们的国产大米成了民族的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