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一图带你读懂四川省鲜食玉米产业分布

2024-03-26 08:48:40

  作为我国鲜食玉米新兴产区,近年来,四川省鲜食玉米产业格局逐步扩大、品种更加多元化(详见:看势!四川80万亩鲜食玉米蒸蒸日上,如何抢占?从这里读懂品种变化趋势),糯玉米的发展持续繁荣,甜加糯玉米也呈现极大的增长态势。鲜食玉米行业的明日之星,或许将从这里冉冉升起。

  四川鲜食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甜加糯玉米)常年种植面积约80-90万亩,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经济区,以糯玉米为主,甜玉米约占1/5。此外,在盆周山区、高海拔地区,种植有30-40万亩用作鲜食的普通玉米,如凉山州泸沽湖的凉单4号等。

  糯玉米以供应省内市场为主,而甜玉米大部分销往甘肃、新疆、陕西、河北等地。

  种植面积约35万亩。主要供应成都市场,部分销往河北等地。近几年,成都市场消费主流有所变化,由原来的糯玉米向甜加糯玉米转变,种植品种最重要的包含彩甜糯6号、彩糯10号(线等。

  种植面积合约45万亩。除本省外,以供应重庆、贵州市场为主,消费主流类型为糯玉米。记者走访内江市种子门市部了解到,当地农民以种植白糯玉米为主,种植品种包括京科糯2000、万糯2000等,少量种植甜加糯玉米。

  种植面积约10万亩。攀枝花市与云南接壤,种植类型以甜玉米、甜加糯玉米为主,品种包括正甜68等。上市后大部分销往省外,同时供应成都市场。冬播鲜食玉米是攀枝花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由于受广西、云南等地的外来鲜食玉米冲击,加之与豆类、西红柿相比效益相对降低,攀枝花市鲜食玉米培养种植面积有轻微下降。

  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及消费总量的增长,近年来四川省城郊鲜食玉米发展迅速,并形成了适度规模化种植。

  以成都市为例,记者从成都市农委获悉,2017年全市鲜食玉米种植培养面积(含复种)达20万亩,主要分布在新都、青白江、龙泉驿、金堂、简阳、彭州、郫都等区县,规模种植(50亩以上)面积达3万亩。其中,新都区以“科研单位+政府+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在石板滩镇建立核心示范区1000亩,并以示范基地为窗口,辐射带动周边鲜食玉米培养种植面积达3万亩以上。

  “种一季鲜食玉米,一般亩产能打2500斤以上,抢早上市每斤能卖2元。再加上一季优质水稻、一季蔬菜,时间衔接得紧,一亩地产值能达到1万元。”石板滩镇旺明玉米种植专合社理事长林望明告诉记者。目前,旺明玉米合作社已经注册了自己的鲜食玉米品牌“幼美仁”,通过品牌战略和绿色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

  随着鲜食玉米品种日益丰富、消费形态不断增加,四川全省鲜食玉米生产规模和消费总量预计进一步增长。

  1996年,时任成都龙泉驿区农业局种子公司经理康登伦成功选育“川玉糯一号”,并于2003年通过国审,成为四川省第一个通过国审的糯玉米新品种。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选育的“荣玉甜1号”于2012年通过国审,是西南地区第一个通过国审的甜玉米品种。据不完全统计,2000-2017年,四川省甜糯玉米共审定新品种34个,常年推广80多万亩,每年综合效益近100亿元。

  新优科技成果得以迅速落地,得益于“校企合作”“院地合作”等项目的不断推动。

  “我们在立项之初,就侧重于科技创新和生产转化等应用研究。”四川省农科院鲜食甜糯玉米专家杨跃华研究员说。据了解,四川省农科院育成泸玉甜6号、天香糯8号等20余个鲜食玉米新品种的同时,研发出配套的“玉玉菜”“玉稻菜”种植模式,并将这些成果纳入四川省农科院与新都区“院区合作”的重点项目,进行大规模转化应用,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短短几年时间,已在新都区建成省内最大的万亩甜糯玉米无公害生产基地,对推动当地鲜食玉米节本增效、助力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们采取的品种选育模式之一是联合开发,育种单位负责技术支撑,而我们主要负责试验点建设、品种筛选、审定推广等。”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敬东告诉记者。长久以来,仲衍种业与四川省农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通过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科研院校研发为重点的育种科研工作机制,仲衍种业推出的优良品种深受当地农民认可。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和企业经营优势,2017年,四川农业大学和四川创世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签署了开发“荣玉系列”甜糯玉米新品种合作协议。“川农大玉米所选育的诸多品种,如荣玉甜9号、荣玉糯9号等,不管在品质、产量、抗性上都是现阶段的佼佼者之一,能有这样的深度合作,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同时,我也坚信鲜食玉米产业是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四川创世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皓说。

  随着四川省鲜食玉米产业不断发展,种植培养面积逐年扩大,产业中诸多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

  例如,种植时间不合理,上市季节不均衡,“旺季烂,淡季断”的市场尴尬局面时有发生。

  据了解,四川省鲜食玉米采收上市时间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这段时间之外主要由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进行供应,上市高峰期市场销价常常有“坐过山车”现象。成都市龙王镇鲜食玉米经销商梁老板告诉记者,去年5月10日前后鲜食玉米收购价能达到2.6-2.8元/斤,到了5月下旬-6月,价格降至1.5元/斤,6月份大量上市,扎堆销售严重,收购价就降到了1.2-1.3元/斤,市场价在2.5-3.0元/斤。“虽然我们不愁销路,但是旺季价格太低,收益实在是没办法保证。”石板滩镇石庄村种植户刘哥说。

  鲜果穗大量上市时价格低廉,而产业链延伸深度和产业融合程度不足,致使“丰产不丰收,丰收不增值”成为当地种植户苦恼的问题,也成为四川省鲜食玉米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四川鲜食玉米产量和品质都有了较大提升,但资源利用与加工能力低下,“冷链”技术薄弱,市场仍停留在供应鲜食果穗的阶段,保鲜贮藏、产后加工几乎还未起步。由于鲜食玉米糖分转化快,所以很难作长期贮藏,如不及时销售、贮藏和加工,就会积压变质,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既适应不了市场需求,又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效益。

  “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区生态资源丰富,品种相对分布也应该更丰富。而目前品种布局单一老化,同质化问题严重,有待进一步调整。”杨跃华说。在成都平原,农民生产的重点是甜加糯玉米,大面积种植着同一个品种。除成都等部分市区外,四川大部分地区并未形成规模性的鲜食玉米培养种植模式,相关的栽培技术未能很好的普及,一些农民依旧采取粗放的方式种植鲜食玉米,使得产量、品质及效益受到一定影响。

  缺乏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品种经营多乱杂等种子生产经营问题,也限制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上种子套牌冒牌现象严重,各种冒牌产品层出不穷,伤害了合法经营者利益,也损害了老百姓的收益。”相关行业人士透露。

  “首先是要加快品种创新。”杨跃华认为,进一步提高品质,鲜食玉米在消费群体中的推广将会更加行之有效。

  “目前甜加糯果穗上分布有甜和糯籽粒,缺乏真正意义上‘又甜又糯’的新品种,同时,现有品种货架期短,不宜储存。”针对这些问题,他认为,一方面可以通过冷链及加工来保障品质,另一方面则应该加快选育品种货架期长、高产优质的新品种,以及适宜盆周山区及高海拔地区的品种,支撑鲜食玉米品种更新换代。

  合理布局品种,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也尤为重要。熟期上,早中晚熟品种要搭配种植;播期上实行分期播种,逐批上市。

  “6-7月份是四川鲜食玉米扎堆上市的季节,因此,在品种布局上我们要进一步调整,减少扎堆销售现象,并保证淡季市场的供应。”杨跃华介绍,川南热量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可适当早播,争取在5月份开始上市。川西及成都平原,除做好春季高效种植外,可以利用秋季生态,延后上市。盆周高海拔地区可以重点发展秋季玉米,供应9-10月份的市场,冬季可适度发展鲜食玉米大棚种植,以满足春节及早春市场的需要。这样,既能保证鲜食玉米的全年供应,又能保证农民的收益。

  “为了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应该加强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石板滩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张良说。同时,企业要积极开展优良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与示范,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产业化生产水平。相关部门则应加强对鲜食玉米种子市场的监管,从源头上杜绝市场的不规范行为,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多名行业人士指出,从产业链延伸方面,应加大资金投入,发展四川鲜食玉米冷链物流及产后加工,做长产业链,拓展省外市场,进一步把鲜食玉米产业做强做大。

  据了解,鲜食玉米加工品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产品附加值较高,与普通玉米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在美、英、法等国,以鲜食玉米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已达2000余种,年创产值数十亿美元。“鲜食玉米营养丰富,加工价值很高。像我们选育的黑玫瑰系列品种,不仅可以作为鲜食,还能用于制作花青素饮料。”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陈文俊研究员和记者说,“此外,鲜食玉米的秸秆可用作青贮饲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附加值。”

  “在四川,家庭农场、采摘园、农家院、示范农场等发展迅速,这些都是可以对鲜食玉米进行示范、采摘、品尝和宣传的场所。”四川方圆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忠烈说。结合都市现代农业,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到高品质的鲜食玉米,并针对不一样消费群体,提供不一样的层次和类型的产品,有利于促进消费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