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起农业结构调整的“导航灯”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8日,全国秋粮收获已完成51.2%,进度同比快5.3个百分点。图为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红庄村农民在田间收割水稻。司伟摄 绘图:石向阳
阅读提示: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最近在吉林省调研时强调,要以市场需求导向,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两个“天花板”,两道“紧箍咒”,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必须依靠数据信息“导航灯”,通过结构调整实现总量平衡。作为现代农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农业信息分析预警在科学判断市场需求中的作用愈发凸显。自2015年9月启动的农业部农产品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团队,在持续及时发布权威的农业预警信息的过程中,让慢慢的变多的农民和农业领域从业者感受到了数据决策的力量。
地处黄金玉米带的吉林迎来了收获的季节,但今年的收获却与往年不同。玉米收储“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下,今年的玉米怎么卖,成了玉米主产区农民的挂心事。日前,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指导、农业部信息中心主办,吉林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协办的“2016年主产区农产品监测预警暨中国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CAPES)使用培训班”在吉林长春开班,农业部信息中心专家,农业部玉米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团队首席分析师徐伟平在培训班上同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区)信息中心的分析师交流今年的玉米产需形势,“受结构调整中面积下降和极端天气影响造成部分地区单产下降的影响,今年的玉米产量预计将减少一千万吨。同时,9月份的玉米品种月度平衡表显示,本年度的玉米消费有所增长,去库存成效初显。”徐伟平强调,新粮的大批量上市还没有开始,要格外关注市场形势变化,防止出现玉米“价跌”和“卖难”两头堵的情况。
在培训班上,“CAPES(中国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成为每个参与培训的省级分析师口头出现频率最高的词。2016年7月11日,在农业部农业信息会商发布室,来自农业部全产业链分析预警团队、国家气象局、农业部遥感部门等所有的领域的专家研讨了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和食糖5个品种的供需平衡表及报告,在线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当场打印、签名、扫描并发布到中国农业信息网,报告的底纹上,是CAPES的水印标志。
中国主要农产品供需平衡表一发声,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中国科学报》(2016年07月13日第5版)以“我国首次发布农产品供需形势月度分析报告”为标题进行详细报道,七十多家网媒相继报道,中国粮油网以“中国农业部供需报告来了”为标题的报道指出,“虽未经宣传,已引起农产品行业的广泛关注”、“现在中国农业部供需报告来了,结束了只有美国农业部报告可看的历史!”“中国数据,中国声音!点赞,加油!”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处长王平和记者说,中国农业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已经起步,国际市场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突出,面对国内粮食生产量增加、进口量增加、库存量增加的“三量齐增”,单靠“保”和“守”已经很难满足发展需要,“中国农业必须要学会及时释放能够引导生产与市场预期的农产品供求信息,更加积极主动地增强国际市场话语权、国际贸易主动权、农业国际合作主导权,提升全球配置农业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月度供需平衡表的发布,要求我们的预警监测系统更灵敏、细化和贴合实际。”徐伟平说,刚刚过去的9月份,玉米供需平衡表中的播种面积和收获面积首次出现“分离”,收获面积比播种面积减少了20千公顷,“这是及时对玉米主产区生产形势作出判断的结果。”
“多了多了,少了少了”是农产品监测预警经常陷入的怪圈。在培训班上,中国农业大学的武拉平教授在交流生鲜农产品“过山车”现象时说,“即使对当前市场行情报价作出了正确的反馈,大量的中小散户依旧会跟风种养,打破市场平衡,出现新的阶段性结构性的供需失衡。”
“以往的农产品产需形势和价格监测,更多地是一种事后反馈,只能告诉农民‘价格结果’,这种信息往往是滞后的,农民只能处于一种‘被告知’的位置。”殷瑞锋说:“而全产业链的分析预警,要从种子落地前开始一直监测到农产品进入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从产业链的最前端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数据调查和分析系统是一项软实力,这项实力的核心是一支强有力的监测预警分析团队。从哪里找到这样一批能够及时整合和分析数据信息的人,成了构建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的关键点。
自2015年9月开始,四支力量被有效地组织动员起来。一是全国农业市场信息系统和农业信息中心系统的力量;二是农业科研系统力量;三是农业行业协会,特别是专业性协会;四是社会相关涉农市场主体,特别是有关专业咨询公司和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力量的代表,卓越咨询的孙光梅院长在此次培训班上与学员们交流了农产品估价标准和调研经验,作为农业部玉米全产业链农业信息分析预警会商专家,她已连续三次参与了月度玉米供需形势分析开放会商,这也是预警分析工作首次尝试引入社会咨询机构。
如今的全产业链农业信息监测预警系统,已形成了包涵14个品种,延伸至20多个省市,包涵2719人的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团队。这中间还包括20名首席分析师、66名省级分析师、46名会商分析师和2607名产业信息员。这个团队围绕生产、流通、消费、加工、贸易等全产业链环节构建,及时监测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个环节的动态数据和信息,准确科学地分析农产品供需状况和市场运行走势,并逐步开始形成中国农业展望与世界农业展望的互动格局。
搭建CAPES系统,“让尽可能多的地方数据能够汇聚在这样的平台上,并且要有智能的数据提取手段”,农业部信息中心刘桂才总工程师如是说。当前,省部联动,慢慢的变成了农业信息数据分析系统面临的越来越迫切的需求。农业部信息中心的摸底调查显示,目前已经在大宗农产品数据分析系统上“接上头”的省份,就分析业务的“结对子”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各省市希望在属于地方特色农产品和生鲜农产品等没有与农业部信息中心开展合作的品种也希望展开更广范围的合作。还有一些省份尚未开展全产业链的监测预警工作,也希望农业部信息中心可提供指导和帮助,将数据监测系统的框架搭起来。
经过分品种需求对接——数据仓库建设——报告自动生成研发——测试上线等阶段,稻米、小麦、玉米、大豆、食用油、生猪、牛羊肉、蔬菜8个品种的管理服务子系统都已经顺利上线,农产品数据供需系统已经在向各个层级的农业市场信息工作人员提供信息服务。
“涉农数据系统庞大且复杂,我们应该更进一步的资源整合与数据共享。目前,我们已同国家气象局等部门达成了涉农数据资源共享与服务合作计划,与30多家相关行业初步建立了数据共享和会商工作机制,筹备成立了海外农业研究中心。”徐伟平说,“数据的科学整合和分析处理,并且最终为科学决策服务是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