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 幸福对话丨“一江津彩”庆丰收 乡村振兴添“薯”光 江津区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举行

2023-10-10 20:52:39

  和美乡村 幸福对话丨“一江津彩”庆丰收 乡村振兴添“薯”光 江津区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举行

  日前,重庆市江津区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红薯入渝258周年活动在龙华镇燕坝村文化活动广场举行。

  和美乡村 幸福对话丨“一江津彩”庆丰收 乡村振兴添“薯”光 江津区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举行

  华龙网讯(通讯员 程雅琦 陈翔宇)一年一度秋风劲,又到蜜薯飘香时。日前,重庆市江津区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红薯入渝258周年活动在龙华镇燕坝村文化活动广场举行。

  本次活动以红薯入渝258周年为契机,以“庆丰收,促和美——‘一江津彩’庆丰收·乡村振兴添‘薯’光”为主题,全面展示江津区农业发展成果,推动全区红薯种植基地建设和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重农强农、爱农支农的浓厚氛围。

  歌声吼起来,舞蹈跳起来........在开幕式上,歌舞表演《美丽的心情》《红薯地里的希望》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本土味十足的文艺演出,引得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不仅如此,“薯你行”乡村趣味比拼、乡村歌舞快闪、农家美食推广等庆祝活动同步开展,大家在热闹的气氛中同庆丰收之喜,共畅美好未来。

  在随后的颁奖和签约仪式上,20名全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和“优秀农业科学技术人才”上台领奖,并举行了江津区红薯产业基地授牌暨红薯产业项目签约仪式,成都禄马开发有限公司将投资8000万元建设红薯种植产业示范基地。

  “我们将继续大力引进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和农产品加工相关企业,推进我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江津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表示。

  “说到红苕,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学名叫甘薯,又叫红薯、白薯、甜薯,还有个‘洋气’的名字,叫‘番薯’。”极具川渝特色的微宣讲《红薯入渝》引发阵阵笑声和喝彩,宣讲员王昌旭和现场观众们摆起了红薯的“前世今生”。

  在活动现场,主办方还搭建了红薯入渝手绘图文故事展览区,展区作品参考清末《江津县乡土志》等史册记载内容,用场景定格的方式,记录讲述这段珍贵的“红薯入渝史”。

  据江津区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江津县志》记载,江津是重庆地区引进红薯最早的地方,距今已有258年。红薯原产于美洲中部的墨西哥和哥伦比亚一带,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红薯传入欧亚。明万历初年(1573年),福建长乐华侨陈振龙将其带回国内,试种于福建和广东等省。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广东省东安县(今云浮市)进士曾受一调任江津任县令,恰逢江津连遭三年大旱,百姓饱受饥苦。曾受一在视察灾情时,发现江津龙门滩一带最适合红薯种植,于是他派人到广东沿海购买红薯种子,引种头年,红薯大获丰收,基本解决了江津饥荒。除自食外,江津红薯还向长寿、涪州等地输出,后来由江津传至巴渝大地及邻省。

  “红薯在江津的落地生根,不仅在粮食紧缺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帮助和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江津人刻苦耐劳、戮力同心、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和埋头苦干、不懈奋斗的进取精神。”该负责人表示。

  作为本次丰收节活动的主角,红薯与江津结缘200多年来,不仅在历史上解决过江津大旱无粮的困境,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如今已是江津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江津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表示,红薯产业是江津区的“四有一辅产业”。“四有”是指:一有悠久历史,自1765年试种至今,已有258年的种植历史;二有种植习惯,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老百姓都有种植红薯的传统和习惯;三有较大规模,近年来全区红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50万吨左右,平均亩产约1.93吨,2022年种植规模在全市居第五位,总产居第三位,单产居第一位;四有丰富价值,红薯全身都具备开发价值,因富含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物质,是公认的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具有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能和价值。目前,除了常规的薯块鲜食、制作淀粉外,江津区已有企业开发出叶柄制菜、叶片制茶、薯藤青贮作饲料等多种加工方式,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有效提升综合效益。为此,江津区把红薯作为“一辅”产业,即红薯产业是江津区现代农业“一主(花椒)两辅(柑橘、红薯)”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全区仅次于水稻和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

  提起红薯,江津区龙华镇种植大户邱本平感慨不已:“过去日子苦,靠红薯填饱肚子;现在,红薯又让我走上了致富路。”今年,邱本平成立诚智农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红薯种植。9月,他的400亩红薯喜获丰收,亩产4000多斤,预计纯收入超过80万元。

  “不仅是龙华镇,还有白沙、蔡家、吴滩等镇也从今年开始规模化种植优质品种红薯,全区优质品种红薯种植基地规模化种植面积已超5000亩。同时在白沙镇芳荫村建成重庆市规模最大,优质品种最多的50亩红薯品种试验示范园,引进淀粉加工薯、鲜食薯、紫色薯和叶菜薯四大类123个红薯品种,筛选适宜我区乃至重庆丘陵山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受到国家红薯产业首席科学家李强的充分肯定。”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江津区近年来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新品种引进、基地规模化种植等措施,大力发展红薯种植。目前,从整地、施肥、起垄、移栽、病虫防控、杀秧到收获,江津已在西南地区率先实现红薯种植全程机械化。

  今年,江津区红薯种植面积达26.8万亩,预计年产量达56.5万吨。培育诚智、津小薯等红薯生产和产品开发利用主体8个,预计产值达1500万元。

  江津历来是重庆粮食大区、农产品主产地之一。依托深厚的农业产业基础,江津区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农头工尾、粮头食尾”跨界属性,推动产业链条“前延后伸”。

  加工车间热火朝天,上货出货人潮不断……9月19日,位于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的津小薯农业开发(重庆)有限公司内红薯种植老乡们进进出出,一背篓一担子一小车的红薯秸秆在收货场堆了好几座小山,远远就能闻到小时候在老家农村的浓郁气味。津小薯的工作人员们正在把晾晒好了的红薯秸秆打包封装上车,这批红薯秸秆干货即将由江津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往广西和大连,再出口韩国和东南亚,端上他们的餐桌。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主要从事农产品出口干货加工生产,主打用红薯叶柄加工的泡菜预制产品,销售市场以韩国为主。”

  在重庆博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GMP标准洁净生产车间内,大量犬用零食正依次进入生产包装设备进行分装打包。“我们公司的产品采用红薯淀粉为主料,脂肪含量低且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口性好易消化,对犬类的口腔护理,关节保护,美毛亮发,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均有功效。”公司负责人表示,产品获得多项国内和欧洲专利,目前主要通过海运销往欧洲和北美。

  重庆辰业食品产业有限公司加工厂房内,一袋袋红薯淀粉正被装车,即将运输到西安。“我们的销售区域主要包括北京、新疆、青海、广东、浙江、福建等地。”

  江津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表示,在红薯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区内90%以上土壤富含微量元素硒”这一特色资源优势,突出富硒健康特色,同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水公铁”多式联运,拓展供应渠道、强化供应保障。

  为推动江津红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区委、区政府制定了《江津区红薯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筛选适宜优质高产品种、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方面,大力实施红薯单产提升公关行动,持续推动现代红薯产业集群建设,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研发、品牌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格局,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红薯产业年总产值突破10亿元的目标,逐步实现“立足江津、服务重庆、辐射西南”的产业布局。

  未来,江津区将以良种繁育、优质高产生产、绿色高效加工、社会化服务为重点,以“示范区”为引领、企业为龙头、“富硒”为特色进行集群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最终建成集中连片、三产融合、优质高效、特色鲜明、品牌影响力大、示范带动力强的现代红薯产业集群,有效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华龙网讯(通讯员 程雅琦 陈翔宇)一年一度秋风劲,又到蜜薯飘香时。日前,重庆市江津区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红薯入渝258周年活动在龙华镇燕坝村文化活动广场举行。

  本次活动以红薯入渝258周年为契机,以“庆丰收,促和美——‘一江津彩’庆丰收·乡村振兴添‘薯’光”为主题,全面展示江津区农业发展成果,推动全区红薯种植基地建设和深加工产业发展,营造重农强农、爱农支农的浓厚氛围。

  歌声吼起来,舞蹈跳起来........在开幕式上,歌舞表演《美丽的心情》《红薯地里的希望》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本土味十足的文艺演出,引得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不仅如此,“薯你行”乡村趣味比拼、乡村歌舞快闪、农家美食推广等庆祝活动同步开展,大家在热闹的气氛中同庆丰收之喜,共畅美好未来。

  在随后的颁奖和签约仪式上,20名全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和“优秀农业科学技术人才”上台领奖,并举行了江津区红薯产业基地授牌暨红薯产业项目签约仪式,成都禄马开发有限公司将投资8000万元建设红薯种植产业示范基地。

  “我们将继续大力引进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和农产品加工相关企业,推进我区农业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江津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表示。

  “说到红苕,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学名叫甘薯,又叫红薯、白薯、甜薯,还有个‘洋气’的名字,叫‘番薯’。”极具川渝特色的微宣讲《红薯入渝》引发阵阵笑声和喝彩,宣讲员王昌旭和现场观众们摆起了红薯的“前世今生”。

  在活动现场,主办方还搭建了红薯入渝手绘图文故事展览区,展区作品参考清末《江津县乡土志》等史册记载内容,用场景定格的方式,记录讲述这段珍贵的“红薯入渝史”。

  据江津区档案馆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据《江津县志》记载,江津是重庆地区引进红薯最早的地方,距今已有258年。红薯原产于美洲中部的墨西哥和哥伦比亚一带,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红薯传入欧亚。明万历初年(1573年),福建长乐华侨陈振龙将其带回国内,试种于福建和广东等省。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广东省东安县(今云浮市)进士曾受一调任江津任县令,恰逢江津连遭三年大旱,百姓饱受饥苦。曾受一在视察灾情时,发现江津龙门滩一带最适合红薯种植,于是他派人到广东沿海购买红薯种子,引种头年,红薯大获丰收,基本解决了江津饥荒。除自食外,江津红薯还向长寿、涪州等地输出,后来由江津传至巴渝大地及邻省。

  “红薯在江津的落地生根,不仅在粮食紧缺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帮助和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江津人刻苦耐劳、戮力同心、不畏艰难的坚强意志和埋头苦干、不懈奋斗的进取精神。”该负责这个的人说。

  作为本次丰收节活动的主角,红薯与江津结缘200多年来,不仅在历史上解决过江津大旱无粮的困境,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如今已是江津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江津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表示,红薯产业是江津区的“四有一辅产业”。“四有”是指:一有悠久历史,自1765年试种至今,已有258年的种植历史;二有种植习惯,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老百姓都有种植红薯的传统和习惯;三有较大规模,近年来全区红薯种植培养面积稳定在26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50万吨左右,平均亩产约1.93吨,2022年种植规模在全市居第五位,总产居第三位,单产居第一位;四有丰富价值,红薯全身都具备开发价值,因富含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物质,是公认的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具有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能和价值。目前,除了常规的薯块鲜食、制作淀粉外,江津区已有企业开发出叶柄制菜、叶片制茶、薯藤青贮作饲料等多种加工方式,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有效提升综合效益。为此,江津区把红薯作为“一辅”产业,即红薯产业是江津区现代农业“一主(花椒)两辅(柑橘、红薯)”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全区仅次于水稻和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

  提起红薯,江津区龙华镇种植大户邱本平感慨不已:“过去日子苦,靠红薯填饱肚子;现在,红薯又让我走上了致富路。”今年,邱本平成立诚智农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红薯种植。9月,他的400亩红薯喜获丰收,亩产4000多斤,预计纯收入超过80万元。

  “不仅是龙华镇,还有白沙、蔡家、吴滩等镇也从今年开始规模化种植优质品种红薯,全区优质品种红薯种植基地规模化种植培养面积已超5000亩。同时在白沙镇芳荫村建成重庆市顶级规模,优质品种最多的50亩红薯品种试验示范园,引进淀粉加工薯、鲜食薯、紫色薯和叶菜薯四大类123个红薯品种,筛选适宜我区乃至重庆丘陵山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受到国家红薯产业首席科学家李强的充分肯定。”区农业农村委负责的人介绍,江津区近年来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新品种引进、基地规模化种植等措施,全力发展红薯种植。目前,从整地、施肥、起垄、移栽、病虫防控、杀秧到收获,江津已在西南地区率先实现红薯种植全程机械化。

  今年,江津区红薯种植培养面积达26.8万亩,预计年产量达56.5万吨。培育诚智、津小薯等红薯生产和产品研究开发利用主体8个,预计产值达1500万元。

  江津历来是重庆粮食大区、农产品主产地之一。依托深厚的农业产业基础,江津区充分的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农头工尾、粮头食尾”跨界属性,推动产业链条“前延后伸”。

  加工车间热火朝天,上货出货人潮不断……9月19日,位于江津区石门镇李家村的津小薯农业开发(重庆)有限公司内红薯种植老乡们进进出出,一背篓一担子一小车的红薯秸秆在收货场堆了好几座小山,远远就能闻到小时候在老家农村的浓郁气味。津小薯的工作人员们正在把晾晒好了的红薯秸秆打包封装上车,这批红薯秸秆干货即将由江津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往广西和大连,再出口韩国和东南亚,端上他们的餐桌。公司负责这个的人说:“我们主要是做农产品出口干货加工生产,主打用红薯叶柄加工的泡菜预制产品,销售市场以韩国为主。”

  在重庆博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GMP标准洁净生产车间内,大量犬用零食正依次进入生产包装设备做分装打包。“我们公司的产品采用红薯淀粉为主料,脂肪含量低且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口性好易消化,对犬类的口腔护理,关节保护,美毛亮发,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均有功效。”公司负责这个的人说,产品获得多项国内和欧洲专利,目前主要是通过海运销往欧洲和北美。

  重庆辰业食品产业有限公司加工厂房内,一袋袋红薯淀粉正被装车,即将运输到西安。“我们的销售区域最重要的包含北京、新疆、青海、广东、浙江、福建等地。”

  江津区农业农村委负责这个的人说,在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充分的利用“区内90%以上土壤富含微量元素硒”这一特色资源优势,突出富硒健康特色,同时充分的利用区位优势和“水公铁”多式联运,拓展供应渠道、强化供应保障。

  为推动江津红薯产业的健康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区委、区政府制定了《江津区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围绕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筛选适宜优质高产品种、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等方面,大力实施红薯单产提升公关行动,持续推动现代红薯产业集群建设,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研发、品牌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格局,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红薯产业年总产值突破10亿元的目标,逐步实现“立足江津、服务重庆、辐射西南”的产业布局。

  未来,江津区将以良种繁育、优质高产生产、绿色高效加工、社会化服务为重点,以“示范区”为引领、企业为龙头、“富硒”为特色进行集群化、融合化、品牌化发展,最终建成集中连片、三产融合、优质高效、特色鲜明、品牌影响力大、示范带动力强的现代红薯产业集群,有效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网络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