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稻“航二代”首次成功育苗
让时间先倒流到2020年11月24日这天,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现在,这批珍贵的“太空种子”正在华南农业大学的实验室和试验田中茁壮成长着。
目前这一批种子正在秧苗生长过程,现在是两叶一芯的秧苗,我们计划在大概在3月底,也就是秧苗大概是四叶一芯的时候,我们就会把秧苗移栽到田里,移栽到田里进行后面的一个定向的跟踪和品种的选育。
据专家介绍,航天育种的原理并不复杂。太空环境具有高真空、微重力、弱磁场及复杂辐射等特点,太空射线中复杂的高能重离子冲击生物细胞,诱导种子产生遗传变异,从而获得新的性状。
而这批种子穿越范艾伦辐射带,遭遇太阳黑子爆发。据预测,这些都将会诱发更加强烈的基因突变,为人类的想象空间和未来航天育种的研究带来更多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名为“航聚香丝苗”的稻种,还是个名副其实的“航天二代”。
应该称它们“航天二代”。因为这一次嫦娥五号搭载的材料,它的父亲、母亲都是通过航天育种选育出来的。应该来说这批材料本身就带有航天育种的血缘,称它为“航二代”是合适的。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这次嫦娥五号的搭载,使这个品种超越它的父亲、母亲,形成更好的产品。
郭涛和记者说,这批水稻有望在6月底迎来收获,接着进行第二代播种。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育种的成果将会在明年底呈现出来。按照航天育种的一般规律,水稻的优良性状会在4到5代后稳定下来。
每一粒种子,实际上我们都有一个编号,编号的目的是想对每一个种子的后代进行跟踪。那么在种子的后代里面会产生基因的突变及分离,我们会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手段,把好的基因给鉴定出来,进一步使它稳定、存活,形成新的优良品种。整一个完整的过程需要大概3到4年的时间。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大国,种业市场规模将近千亿,但种业的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此次“天稻”搭乘嫦娥五号完成探月之旅,将助力解决农业种源“卡脖子”问题。
目前国家的种子安全已经上升到一个非常高的战略高度,怎么来满足种子安全?我想育种技术跟优良的种源是两个很重要的方面,航天育种在这两个方面都能够更好的起到它相应的贡献。比如说,通过航天育种,我们大家可以得到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种源,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育种技术。所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说,航天育种是有它的优势的。结合国家的战略,我们觉得未来有很大的机遇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