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德润生大米背后的科技故事

2023-11-29 15:15:28

  2008年初,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商场超市出现了一种名为“德润生CEB营养米”的大米,其每公斤96元的高价及营养活性含量引来了消费者的热议。媒体则推波助澜,“天价大米”的“桂冠”应运而生。其实卖“天价”的大米有许多商家,德润生引起关注的是CEB大米是否线年岁末,德润生大米“入选”北京科技报“2008年十大科技骗局”,为其充满争议的2008年添上最后一笔。作为一家高度关注产品质量的有责任感的媒体,《中国商界》杂志社对德润生大米的质量及其充满争议的2008年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采访了有关人员,希望本文全景式解读德润生大米背后的科技故事,能为读者拨开云雾,找寻事件背后的真相提供帮助。

  2008年初,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商场超市出现了一种名为“德润生CEB营养米”的大米,其每公斤96元的高价及营养活性含量引来了消费者的热议。媒体则推波助澜,“天价大米”的“桂冠”应运而生。其实卖“天价”的大米有许多商家,德润生引起关注的是CEB大米是否线年岁末,德润生大米“入选”北京科技报“2008年十大科技骗局”,为其充满争议的2008年添上最后一笔。作为一家高度关注产品质量的有责任感的媒体,《中国商界》杂志社对德润生大米的质量及其充满争议的2008年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采访了有关人员,希望本文全景式解读德润生大米背后的科技故事,能为读者拨开云雾,找寻事件背后的真相提供帮助。

  CEB是指与植物细胞内共生细菌的英文缩写,内含丰富的抗氧化因子。植物细胞内共生菌是原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的张政铨、聂开印教授等人,在上世纪80年代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该项科研成果已通过中国科学院鉴定,并得到科学院院长基金专项支持。由于植物细胞内生菌的发现无论在学术和经济应用方面价值都较大,而且是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先研究成功,为了向国际社会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内生菌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专题科教片《植物内生菌》,该片在1988年柏林国际农业绿周上夺得该类电影片最高奖——金穗奖。

  张政铨教授等人经过近30年的反复试验研究,将CEB技术成功应用于提高水稻的营养成分方面。CEB水稻是通过对水稻种子的预处理,使水稻种子吸收了丰富的CEB营养素,使水稻在自然生长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

  利用CEB技术种植的水稻的蛋白质含量比普通水稻提高14%,不饱和脂肪含量提高66%,糖含量提高8%,并且抗氧化营养素含量比普通水稻高450%。

  德润生公司首席科学家聂晓梅说:“为了商业推广,这种CEB大米被取名为德润生牌CEB营养米。科学实验证明,CEB大米有明显提高人体耐力和免疫力的作用。所以,CEB大米2005年至2007年连续3年成为国家运动员专用大米,2007年又成为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大米”。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我国农业部、商务部资深顾问夏友富教授说:“高科技的CEB技术是中国两位教授发明的,是我们中国人原创的一项高科技的系列农产品(13.24,0.22,1.69%,吧)技术。我们应该长期解决的问题是医食同源。以前,我们要么就是保健品,要么就是药品。而现在,通过两位教授的艰苦努力,医食同源的目的达到了,因此我认为这将引发人类抗氧化食品的革命”。

  一些质疑者承认单子叶植物细胞内生菌技术,但认为这个技术跟德润生的CEB大米扯不上关系。

  “用培养液浸泡大米种子4小时就能让内生菌因子进入种子细胞?并且在其后漫长的生长周期中从始至终保持生长繁殖、最终表现在果实中?”质疑直指要害——德润生是如何让内生菌作用在大米中的?一些专家,如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主任李建生公开断言:“绝对不可能。想让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外源物质,现在惟一的途径就是转基因技术。”

  德润生公司CEO王麒杰对此回应道:“这正是我们的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怎会是对外公布?这属于商业机密,可口可乐会公布它的配方吗?微软会公布它的源代码吗?因为打官司,最近已经冒出来多家仿冒我们产品的公司,如果公开了关键技术,等于我们20多年的努力一夜之间就会被盗版。”

  中科院遗传所研究员李向辉评价说:“CEB技术确实不是转基因技术,但它比转基因技术还要成熟、安全。”

  聂晓梅坦承:“内生菌为什么能有这样奇特的功效我们还在组织专家进一步深入研究。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是把大米中没有的物质凭空放了进去,我们是把它原有的营养素提高了很多倍。”

  “为什么稻米会提高免疫功能呢?”作为该技术发现者最早的检测者,此前在武汉军区总医院做免疫学研究的免疫学专家范纯武回忆,当时张政铨教授和聂开印教授寻找自我的时候就谈到了他们的想法。“因为那时候很朴素的,他们毕竟是做植物学遗传学研究,不是免疫学。这种稻米生长过程中既然有很强的抗病能力,人或动物吃了以后,能不能提高动物的免疫水平,自己也觉得很新鲜,就开始帮他们做一些提高免疫功能这方面的研究。”

  范纯武教授表示,事实上,后来通过美国实验室检测,100克德润生大米有2878个ORAC(抗氧化能力),这在目前为止在大米产品类国际上都是最高的。“因为有这么高的活性,所以人机体各种状态都会有明显的改善。健康的人主要是因为身体里面有自己产生的抗氧化的物质,有酶类,比如SOD就是抗氧化物质的一种。”

  范纯武表示,“当时的想法就是想找到到底是哪一些成分提高了免疫功能。”当时还进行了一些动物实验观察。首先是稻米加热处理,然后提取米汤过滤粗体,通过动物灌胃,来观察。通过实验证明,耐力比对照组提高37.5%;在抗疲劳的观察中,把老鼠放在水里游泳看耐力怎么样。他表示,“通过这一个实验,稻米和普通稻米的比较,可以明显延长游泳时间。”

  在市场宣传中,德润生称每天食用二两德润生CEB营养大米,就能摄入3万活性单位的SOD,相当于一次口服4000粒维生素E。

  这一说法被质疑者传为笑谈——一次吃4000粒维生素?人受得了吗,忽悠过头了吧。上海职业“打假人”王海东就以德润生涉嫌虚假宣传将其诉诸法庭。

  王麒杰解释:“这是一个简单的类比,为了让人们更直观地理解,是数据换算出来的类比,没有一点夸张。一公斤CEB大米含有30万活性单位的SOD作为强抗氧化剂,其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E的一百倍。二两CEB大米的3万SOD活性单位,其抗氧化能力相当于4000粒维生素E的抗氧化能力,这是有据可查的。这样的换算和类比是很常见的。”

  “维生素E也属于抗氧化剂,但起效很慢,一般临床要6到12个月以后才感觉到有效果,还不能多吃。我们的意思是说按照服用要求,用很久吃到4000粒后的抗氧化效果,我们在短时间内吃二两CEB大米就能达到,从来就没说让人一次吃4000粒维生素E,请问谁能一次吃下4000粒维生素E?”

  还有观点认为德润生的宣传是偷换概念,“大米中的SOD含量高不等于人能吸收那么多,经过高温蒸煮,SOD还能存活吗?”

  聂晓梅答复:“首先,SOD不是单纯的蛋白质,它是一种金属酶,是蛋白质和一个金属分子结合在一起的,本身就耐高温。其次,SOD的种类很多,来源不同,动物、植物、微生物中都有SOD,耐热性各不相同。第三,我们大米里的SOD不是单纯的SOD,它有很多其他的活性物质共生在一起,能增加它的稳定性,我们统称为CEB活性物质。”

  聂晓梅进一步解释:“我们是先发现内生菌大米有特殊益生功效后,才去研究它的功能效果成分,而且这些成分是第三方研究机构研究检测的。不管什么有益成分,最终都是要对生物体发生有益作用才有价值。现在科学能解释的现象很有限,中国传统养生食品的功效成份也很复杂,但事实上很有效”。

  据国家保健品评审委员会专家、西苑医院葛文津教授介绍:“国家食药监局对以SOD为原料的口服保健品评审,主要是看产品有没有抗氧化功效。”

  2008年12月29日,在一年内经历了上海职业打假人王海东告德润生“虚假宣传”官司、德润生告方舟子“名誉侵权”两场官司后,在法庭认定王海东告德润生“虚假宣传”证据不足,在法庭劝诫学术打假人方舟子对“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应持审慎态度,不能用“骗人”等过激词语,《北京科技报》仍将德润生CEB大米列为“2008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一,这让德润生感到困惑。

  聂晓梅不解地问:“如果这是科技骗局,当年中科院孙鸿烈副院长亲自主持的技术研讨会认定科技成果的是什么?1986年3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头版头条公布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是什么?2005年至2007年连续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指定为运动员专用大米是什么?难道他们的科研机构不进行任何检测和调查吗?吉林省政府批准的近万亩CEB大米全机械化种植基地,给4000户农户带来高科技品种的好处,使高科技与农业得到应用的现状怎么解释?美国农业部的专家都在赞誉我们在抗氧化食品方面取得的成就,我们的祖国自己的技术在国内反而饱受非议。”

  王麒杰诚恳地说:“对于德润生CEB大米这种功能性食品该怎么样做市场宣传,我们也是非常谨慎的,也没有相关案例可参考。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的宣传如果有何不妥,媒体可以监督和指正。但不分青红皂白,不进行基本调查的负面报道,会对企业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会对近4000户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会对农业高科技成果的转化造成障碍”。

  科技创新需要宽松的环境,科学探索道路漫长曲折,科学进步最终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解世界的方法。“神奇”得引人争议的CEB大米,过不了多久就成为大众家常便饭,科学家预测,21世纪人类90%的食品将是功能食品。比如,卫星定位导航从科幻到百姓日用产品也仅仅用了40年时间。

  采访即将结束时,聂晓梅恳请媒体对德润生做全面、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欢迎专家对德润生产品进行仔细的检测和考察,也相信读者和消费者会摆好他们心中的那杆“秤”。